招标采购价格是否合理对于企业控制成本、合规发展、公平交易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参考国家已有价格监测理论体系,结合电力企业集中招标采购特点,以价格合理为导向,深入开展策略分析与价格趋势研究,分析采购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确定采购价格预警指标,并详细介绍了采购价格监测预警机制的内容与实际应用情况。
一
采购策略影响机理与定性分析
采购价格主要受来自成本的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影响。可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 事前对采购价格的趋势进行预测,事后作为价格变化分析以及价格策略调整的依据。
(一)生产成本
1.产品商务、技术要求
产品的商务、技术要求发生变化,例如,技术标准、技术参数、质保期、包装要求等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成本,最终反映在采购价格上。
2.其他生产成本
产品的其他成本发生变化,例如,环保要求、用工成本、原材料市场等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成本,最终间接体现在采购价格中。
(二)供求关系
投标竞争度的变化可体现供求关系的变化。投标竞争度=中标人数量/潜在投标人数量,其实际表征的是投标人在本项目的中标概率,与该项目采购量及分包策略等密切相关。投标竞争度越低,投标人中标概率越大,投标群体总体倾向于在保证一定价格竞争力的同时,获取更高的利润,价格趋高;反之,投标竞争度越高,投标人中标概率越小,投标群体(尤其是中小供应商)倾向于通过降低价格这一简单有效的方式,提高投标竞争力。
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当某次招标采购的投标竞争度发生较大变化时,需要重点关注后续采购价格的变化情况,警惕投标人形成价格联盟进行抬价,或导致低价恶性竞争情况发生。
(三)价格评审计算公式
以下对现阶段招标采购中常见的算术平均值法进行分析。
1.算术平均值法
价格评审得分=100−100×n×|投标人的评标总价−基准价|/基准价。算术平均值法得分趋势情况如图1所示。
当高价减分系数增大,高价得分降低,更加靠近基准价的报价得分优势增大,中标人的价格相对下降,最终会引导投标报价整体下降,以获取适当的价格分优势。因此,当高价减分系数增大,引导采购价格降低。反之,高价减分系数减小,则引导价格升高。同理,低价减分系数增大,引导价格升高,低价减分系数减小,引导价格降低。
2.基准价的确定方式
对于算术平均值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基准价计算方式,能够适用各类产品的市场特点。常见的基准价确定方式见表1。
(四)价格评审权重
价格评审权重对于采购价格的影响,需要结合价格评审计算公式进行关联分析。目前使用的价格评审计算公式多为相对基准价的低价高分导向。当价格评审权重增加时,供应商会根据价格得分计算公式,适当调整投标报价,从而获取更高的价格得分,一方面提高价格投标竞争力,另一方面弥补商务或技术评审权重降低带来的分数损失。当价格评审权重降低时,技术优势供应商会通过牺牲价格部分评审得分,适当提高投标报价,获取更大利润,从而拉高整体采购价格水平。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形成采购价格主要影响因素表,详见表2。
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当某类产品的上述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其采购价格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进行持续关注,需结合多方面情况综合考虑。
二
招标采购全流程价格预警机制的建立
我国目前已针对农副产品、工业原材料、居民生活重要消费品等不同方面建立了监测报告制度和监测预警制度,例如《全国粮食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全国钢材市场价格监测专项报告制度》《价格异常波动监测预警制度》等相关制度。制度建设为科学开展价格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为规范价格监测工作奠定基础。集中规模招标采购为市场化招标采购行为,采购价格监测体系可参考国家已有价格监测理论体系建立。
根据经济预警理论,价格监测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明确监测对象、进行价格监测、分析价格走势、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各阶段工作具有逻辑的动态关系,如图2所示。
结合招标采购全流程建立招标全流程采购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如图3所示。
(一)确定监测对象
即确定实施价格监测的重要商品和服务范围。集中规模招标采购中涉及多个分类、多个规格产品。价格监测范围太小不利于全面掌握市场价格动态,范围太大不利于提高价格监测质量与效率。适当选取监测对象,可更准确、全面地反映该品类采购价格变化趋势,及时反馈产品价格信息,为科学制定采购策略打下基础。
(二)进行价格监测
价格监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是要确保价格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二是要确保历史数据的延续累积。
在采购策略制定阶段,根据采购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从生产成本、供求关系、价格公式、价格权重方面,预判价格趋势,建立监测对象的价格影响因素变化清单。
在开评标阶段,①计算典型产品的投标平均价;②计算投标平均价与原材料价格的相关系数。在定标后归档阶段,①计算典型产品的中标平均价;②计算中标平均价与原材料价格的相关系数。
(三)采购价格分析
采购价格分析需结合当前价格与历史价格信息,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价格预警指标变化范围,一是研判监测对象的价格走势,二是辨析引起价格变动的原因。
1.定性偏离数量分析
偏离数量分析,即对照采购策略制定阶段完成的价格影响因素变化清单,验证实际产品走势与预判结果是否相同。单次偏离由调整因素的滞后性或异常价格走势造成,此时应持续加强监测;当出现多次偏离时,对应启动应急预案。
2.价格涨落幅度分析
分别计算本次投标平均价、中标平均价与上次(环比)及历史(同比)的涨落幅度,计算公式详见公式(1)。
其中PB代表本项目投(中)标平均价,PL代表历史投(中)标平均价。
3.价格相关系数分析
价格相关系数分析适用于与单一因素价格变动密切相关的产品,通过计算投(中)标平均价与单一因素的相关系数,找到价格趋势异常的采购结果。相关系数计算方法详见公式(2)。
其中X代表投(中)标平均价,X代表多次投(中)标平均价的平均值;Y代表单一因素价格,Y代表多次的单一因素价格平均值。
例如对原材料价格敏感的产品,当价格相关系数趋于稳定,则说明投(中)标平均价与原材料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当相关系数出现较大变化,则说明投(中)标平均价与原材料走势出现背离,应当引起关注。
4.价格偏离度分析
价格偏离度分析是计算市场价格与合理价格的偏离程度,用于对价格的定量分析。价格偏离度计算方法详见公式(3)。
其中PS代表市场价格,PH代表合理价格。
(四)预警信息判定及发布
当价格预警指标达到预警条件时,对应发布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主要选取各指标定性分析偏离、价格涨落幅度、价格相关系数、价格偏离度作为警情确定判断标准。判断标准的数值可根据监测对象特点进行对应调整。将近3年历史实际发生值进行排序,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具体价格预警指标的分档。
以历史上某产品采购情况为例,建立价格警情体系,详见表3。
在每次采购项目结束后,根据实际采购结果,分别计算预警指标体系确定的指标,确定触发的警情等级和风险范围,并以四个预警指标对应的最高等级警情确定本次采购中该产品的综合结论。
预警信息的判定及发布可与每次采购后的常态化价格分析工作一同开展,随价格分析报告同时发布监测对象的价格预警信息。
(五)启动应急预案
根据预警情况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对价格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启动应急预案是价格预警机制闭环处理的关键环节,启动后应对监测对象的价格继续实施监测行为,判断调控手段是否发挥作用。如调控手段未达到理想效果,应重新分析调控失败原因,改进应急预案调控手段,以确保价格重新回归到合理区间。
当价格处于正常波动范围时,此时为一级警情(绿色),保持正常价格监测流程即可。当价格处于一般波动预警范围时,触发二级警情(橙色),此时已出现价格波动情况,需引起关注,密切关注价格下一步变化趋势。当价格处于严重波动预警范围时,触发三级警情(红色),此时已出现严重波动情况,需通过采购策略调整进行趋势干预。调整策略后及时跟踪价格变化趋势,确保价格重新回到正常波动范围。
三
监测预警机制的应用
以下选取某实际招标采购项目,使用所建立的采购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来进行实证分析。
(一)确定监测对象
为监测铁塔品类的采购价格变化趋势,选择电网输变电工程线路材料角钢塔(含Q420)作为典型产品。
(二)进行价格监测
在采购策略制定阶段,根据采购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原理,预判价格趋势,建立监测对象的价格影响因素变化清单。针对本次典型产品的变化清单见表4。
开标当日,原材料价格为4099元/吨。根据计算,本次典型产品投标平均价为8150元/吨,投标平均价与原材料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8144。典型产品中标平均价为8068元/吨,中标平均价与原材料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8192。
(三)采购价格分析
本次价格走势与前期预测相同,未发生偏离。
价格涨落幅度方面,投标平均价:环比下降4.41%,同比下降12.03%;中标平均价环比下降4.72%,同比下降12.71%。
价格相关系数方面,根据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本次、同比、环比的相关系数,详见表5。
图4是对10个采购项目的角钢塔(含Q420)的价格相关系数进行的对比,可以看出,因采购策略保持稳定,本次采购价格与历史价格相关系数总体处于稳定区间,波动不大。且与第四次至第六次采购项目相比,原材料价格相关系数有所提升。后续应保持持续关注,预防出现较大变化。
价格偏离度方面,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百分比为6.61%。
(四)预警信息判定及发布
计算预警指标体系确定的指标,确定触发的警情等级和风险范围,分别填写于表6中。
(五)启动应急预案
综合分析,本次价格同比降幅超过10%,但仍超出合理价格5%以上,故本次提出二级警情预警,应引起重视,并在下一次采购策略制定阶段,相应调整采购策略。
四
结语
本文结合价格监测预警程序,建立了体系化的招标采购全流程价格预警机制,提出了采购价格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法,并提出预警等级判定及发布方法,同时对采购策略影响机理进行定性分析,为提出预警之后的采购策略调整方法提供了参考,为招标策略制定科学化、采购价格管理精益化提供了体系化依据和参考。下一步将以数字化赋能招标采购为契机,以信息化工具为抓手,建立价格历史信息数据库,开展价格监测及走势分析工作,持续提升采购质效,有效提升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作者:王一乔 王 健 乔 鹏
作者单位:国网物资有限公司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