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当前位置:
正文

南开大学团队研获高效 低铟无银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发布时间:2023-09-22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天津9月22日电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不断推进,实现能源绿色转型、推动能源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之一。近日,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低铟无银”,在节约制造成本的基础上,让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接近26%,是目前已发表的“低铟”SHJ太阳电池研究中的最高效率。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能源绿色转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晶硅太阳电池在光伏市场中占据了95%以上的份额,SHJ太阳电池是进一步提高晶硅电池效率的有效技术之一。然而,其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面临两种关键材料的制约——铟、银。基于金属铟的掺锡氧化铟(ITO)用作SHJ太阳电池中的透明电极,由于铟资源的稀缺性,未来或将面临供不应求的短缺困境;银则以银浆的形式应用于电池的金属化,SHJ太阳电池中“低温银浆”的需求使得制备成本增加。因此,“减银降铟”无疑是推进SHJ太阳电池规模制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张晓丹教授和赵颖教授课题组,与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金属化技术公司SunDrive共同合作,首次在室温下通过溅射技术制备了廉价且可量产的未掺杂氧化锡(SnOx)薄膜,并以此替代电池中的铟基透明电极。为了改善薄膜的电学性能和其与载流子传输层之间的接触电阻,将SnOx与IMO:H(氢化过渡金属掺杂氧化铟)进行1:1结构的叠加,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性能。

为减少SHJ太阳电池中另一种贵金属——“银”的耗量,研究团队在电池金属化环节采用了铜电镀工艺,通过提升电极高宽比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同时省去了昂贵的银浆成本。最终,以低铟透明电极结合电镀铜电极的形式,获得了25.94%的ISFH认证效率(电池总面积为274.4 cm2),是目前已发表的“低铟”SHJ太阳电池研究中的最高效率。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能源类顶级学术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

据团队负责人张晓丹教授介绍,这项工作为解决银浆成本高和金属铟供应有限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续高效“无铟无银”SHJ太阳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思路,将极大助力SHJ太阳电池进一步“降本增效”、落地应用,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南开大学/文高雨桐)


编辑:王敏
审核:蔡旭东

免责声明:
引用内容会标注来源,仅为交流学习,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为商业用途,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