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云”上评标、 “库”通全国,“皖” 美!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

“云”上评标  “库”通全国 

——统一要素资源市场,全面实施远程异地评标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战略决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广远程异地评标的通知》,牵头组织各地区各行业专业力量研究制定远程异地评标和专家库共享技术标准,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大幅提升评标评审效率效益,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推动项目加速建设,有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面实施远程异地评标:

以改革突破激活市场活力


全国评标专家库共享,全面推广远程异地评标,既是破解招标投标领域痛点难点的“金钥匙”,也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硬支撑”。

图片

图为安徽省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智能总控平台系统页面。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供图


破壁垒、通梗阻,实现要素资源跨域共享。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必须坚持“五统一”。长期以来,招标投标领域存在的评标专家资源分布不均、本地“圈子化”评审等问题,以及交易壁垒难破除等顽瘴痼疾,制约了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统一服务、技术和数据规范,推动评标专家、场所工位两大核心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精准破解了“专家少、选不出”“熟面孔、易串通”等现实难题。以安徽省为例,2021年全面上线运行全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2024年以来远程异地评标工程项目9561个,共享专家资源37656次。

优服务、强监管,推动政府市场协同发力。招标投标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推广远程异地评标聚焦市场与政府两个重点,着力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协同贯通。一方面,技术标准打通了跨区域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堵点,有效支撑了招标投标竞争择优作用发挥,助推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加快形成。另一方面,紧盯招标人和评标专家等关键主体,强化评标过程动态监管,着力解决招标人主体责任不落实、专家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压缩人为干预空间,约束影响资源配置的“小微权力”,保障经营主体公平参与招标投标活动。以安徽省为例,2024年以来,累计考评扣分2519人,暂停评标930人,清退出库203人。

提效率、降成本,保障项目落地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效规范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远程异地评标通过三大创新,保障项目落地与高质量发展。一是专家供给更专业。评标专家资源全国共享共用,推进欠发达地区便捷调用一线城市和先发地区高端专业评标专家,为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供精准评审支持。二是多地联动解难题。主副场协同评标有效缓解部分地区“工位不足、项目排队”矛盾,推动一批重大项目提前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为稳投资、促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就近评审降成本。专家无需跨地奔波,在本地评标场所即可实现“足不出域评全国”。以安徽省为例,2024年安徽省通过远程异地评标节约专家在途补助、交通费约400万元,降低了专家在途风险和交易成本。



地方深入探索实践:

以创新赋能构建交易新生态



安徽以全省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推进评标评审专家库“多库合一”实践经验,牵头参与国家技术标准编制,并从基础设施、机制流程、跨域协作三个层面,打造“可用、好用、管用”的远程异地评标与评标专家库共享体系。

统一交易基础设施“标准线”。按照“物理隔离、数据安全、高效协同”原则,推动市、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部完成“三大升级”:一是评标空间升级,将传统“以间为单位”的评标室改造为“以个为单位”的独立评标工位,全省累计建成标准化独立工位500余个,实现评标专家“一专家一隔间、一项目一授权”。二是功能分区优化。交易中心探索设置项目业主、代理机构工作室,实现“评标专家、招标人、代理机构”三方物理隔离,减少“面对面”接触可能。三是系统互联互通。严格遵循“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原则,打通省调度系统、专家库管理系统、市交易平台的数据交互通道,实现“项目信息一键推送、专家资源全省调度、评标过程全程留痕”。

图片

图为安徽省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区功能布局图。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供图


打造省内远程异地评标“安徽样板”。针对远程异地评标过程中的“适用范围、专家补抽、数据安全”等实践问题,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全流程顺畅运转”。一是运用“双盲”评审模式,评标前项目实施主体不知专家所在地、专家不知评审项目,评标中专家就近分散在全省不同交易中心独立评审。2024年以来,全省“双盲”远程异地评标项目4216个,未发现专家信息泄露事件。二是建立协同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安徽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指引》,明确专家用餐、隔夜评标、值班服务、设备故障等突出事项协同处置责任,有效保障远程异地评标活动顺畅开展。三是强化数据安全防护,通过政务外网系统交互,区块链等技术存证评标数据,实现“数据生成即上链、修改留痕可追溯”,确保了远程异地评标和专家调用数据安全。

探索全国专家库共享“先行路径”。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环节,以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部署为契机,安徽主动对接其他省市,推动远程异地评标从“省内常态化”向“跨省突破”迈进。2024年,与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签署《专家库共享合作框架协议》,率先实现亳州、滁州、泉州等市交易中心“项目互认、专家互调、工位互用”,得到项目实施主体、评标专家一致好评。2025年,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与山东、湖北、江苏等省达成合作意向,探索在重点领域开展跨省专家库共享试点,逐步形成“长三角+中部地区”远程异地评标协作圈,为全国要素资源畅通流动提供“区域协作范例”。



精准谋划落实举措:

率先形成先行先试浓厚氛围



安徽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部署,先行先试评标专家库共享和远程异地评标国家标准,推进与其他省市评标专家库共享,推动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全面实施。

图片

图为安徽省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远程异地评标室工位实景图。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供图


压实责任链条。完善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指引,从项目前期准备,评标流程、评标完成、应急处理等方面明确主副场各相关方人员的工作职责,健全主副场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服务保障,细化实化各项任务,清单化推进落实。

及时总结推广。研究补偿机制等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突出事项,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形式制度并推广应用。拓展远程异地评标区域范围,选择有意愿且具备一定基础的省市,签订专家库共享合作协议,做好技术对接和项目试运行准备,推进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落地运行。

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宣传解读和舆论监督,通过交易中心官网公告、专栏等形式向经营主体宣传推介远程异地评标,积极组织对招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交易中心服务人员、评标专家库管理人员等参与主体宣贯培训工作,营造有利于远程异地评标和评标专家库共享的社会环境。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

免责声明:
引用内容会标注来源,仅为交流学习,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为商业用途,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排行榜
重庆力争三年新改建 农村公路6000公里
发力招投标信用建设 8部门联合印发管理办法
中央军委采购部门启动采购清查整治工作 严查招标代理
4
100%自主可控,中国移动补采超2.3万台PC服务器
5
3.3亿!浙江常山工业污水处理EPC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6
海峡环保拟投资6061万元用于江苏泗阳二期污水处理项目提标改造
7
远程异地评标,湖北首例执行、首个“点亮”
8
总投资532亿元!超级工程启动建设!
9
“云”上评标、 “库”通全国,“皖” 美!
10
宁夏回族自治区房屋市政工程招标投标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一)
标讯
资讯
信用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