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292起智算中心招标!行业呈现四大趋势
2024年,智算中心相关项目正在加速。数据中心内参通过中国政府采购网、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天眼查、企查查、寻标宝等渠道的梳理和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前7个月,围绕土建基础设施和IT基础架构方面的建设内容,智算中心相关项目中标公告已发布超140个。
按照算力类型的不同,数据中心一般划分为三类:以通用计算任务为主的通算中心、以人工智能计算任务为主的智算中心、以超级计算任务为主的超算中心。
智算中心则支持AI大模型训练推理,可应用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
2023年以来,大模型及生成式AI的大规模爆发,快速带动了全球对智算的需求。智算中心已从千卡、万卡,迈入十万卡大关。
在国内,IDC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中国智算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114.1亿元,同比增长85.8%。
建设加速的大趋势下,智算中心相关的招投标项目,呈现出逐月递增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7月国内公布的相关中标项目已超40个,其中既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造价咨询、节能评估等项目,也有百万元、上千万元的软硬件采购、EPC(工程总承包)等项目。
“截至2024年上半年,国内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智算中心超过250个。”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白润轩在接受数据中心内参采访时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按时间看,2024年上半年智算中心招投标相关事件791起,同比增长高达407.1%。“
一些招投标项目或将在下半年继续涌现,比如智慧利川·人工智能新基建项目(一期一标段)、聊城高新区智算中心项目等多个项目,都在最近一两个月申请或通过备案,即将进入招标环节。
而从项目来源地区来看,智算中心建设热潮覆盖的城市已经十分广泛,据不完全统计的招标项目,分布于至少23个省市的诸多市、区、县内,其中尤以安徽、江苏、北京、山东、浙江等省市出单最多。
目前已有超20个城市建设了智算中心,其中既有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包括郑州、武汉、长沙、南京、西安、成都、哈尔滨等地区中心城市,还不乏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中卫、新疆克拉玛依等西部地区城市。不仅如此,智算中心还加速下沉,更多三四五线城市也被辐射,比如安徽的安庆市、新疆的克拉玛依市、山东的德州市等都有项目,且都有中标金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甚至县城也有规划,湖北利川智算中心、涞源河北智算中心、重庆移动忠县大数据智算中心……近两年,一批县域级智算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各地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规划区域布局,为智算中心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今年4月份,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改变智算建设“小、散”局面,集中建设一批智算单一大集群,到2025年,本市智算供给规模达到45EFLOPS,2025年至2027年根据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需要和国家相关部署进一步优化算力布局。北京市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完善,智算资源供需调度高效协同。
另一个明显趋势是,一些单体智算中心建设正在逐渐向更大规模演进。2024年前7个月,至少有24个项目的中标金额超过了1亿元。比如“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山东云中心省会经济圈区域分中心数据机房—‘德智未来’智算中心项目”,最高投资额2.19亿元;平潭两岸融合智算中心项目(一期),中标金额4.06亿元。
国外的智算中心建设更偏向于公有云部署,建设方多以大型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巨头为主,如AWS、微软、英伟达等。而国内除了大型互联网企业,也有运营商、金融等更多行业企业入场,建设和运营模式正呈现出复杂化的态势,逐渐演变成一个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现状。
在140多个不完全统计的项目中,有一些是政府为推动当地优势产业发展,通过城投、数投等政府直属企业招标的项目,如南岳区智慧旅游数据中心招标的“南岳区‘智算中心’二期项目建设”(2739.76万元)、乌兰察布数道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招标的“乌兰察布数道大规模智算中心(一期)项目(EPC)”(3877.56万元)等。
IDC数据则显示,截至今年6月,这几年政府参与建设并已投产上线的智算中心数量已接近百个。
据了解,当前运营商是智算中心的重要筹建方之一。在今年上半年的292起智算中心招标事件中,运营商的招标数量最多,达到163起,占比为55.82%,占据了其中的半壁江山,且有近10个亿元以上项目。其次分别为政府(33.90%)、企业(9.25%)和科研机构(1.03%)。
据中泰证券研报,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加大了算力规划投入。其中,中国移动建设进程较快,2024年4月28日宣布首批12个智算中心投产,中国移动《2024年至2025年新型智算中心采购》标包1大单正式落地,总中标金额达191.04亿元。
据中金公司报告,中国移动计划2024年在算力网络领域投资475亿元,占当期资本开支的27.5%;中国电信计划在云/算力投入180亿元。今年前7个月,三大运营商也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不少项目招标。
中国移动表示,公司加速发展智能算力,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9.6EFLOPS,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首批13个智算中心节点投产;中国联通财报称,公司建设上海临港、呼和浩特等万卡智算中心,全网智算算力达到10EFLOPS;中国电信则表示,公司在京津冀、长三角建成国内领先的全液冷万卡池,在31省份部署推理池,满足各类AI应用推理需求,智能算力新增10EFLOPS,累计达到21EFLOPS。
其他央国企也有动作,如首创集团旗下的北京市北节能源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北京七星园数字经济产业智算中心建设项目节能报告编制”项目。
一些跨界厂商,也在试探进入这一领域。比如房地产企业大名城,为寻求新增长点,于今年5月公告,将和福建大数据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商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此外,各家科技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智算中心项目。8月19日,科蓝软件宣布已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智能算力中心,并深化在昇腾算力集群与金融大模型方面的合作,推动金融行业及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总体来说,智算中心的建设模式多样,包括国有企业出资建设、企业独立投资建设以及政府与企业联合成立运营公司等多种方式。”
随着智算中心建设的持续深入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主导方、建设方们的态度和动作正变得更加务实。场景和运营也因此开始被着重强调。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一个鲜明趋势是,投资方开始要求项目承建方要做相应的运营KPI的考核。
这种现象在今年上半年的招投标项目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山东德州价值约2亿元的“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山东云中心省会经济圈区域分中心数据机房—‘德智未来’智算中心项目”,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写明“采用设计施工采购运营一体化的模式建设”,要求运营期限不低于5年,并规定了项目验收投运后每年算力的最低收益。
实际上,政府和企业目前在建设智算中心时,也都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找到智算中心算力的更多应用场景。比如今年以来,包括成都、杭州、南京、青岛、郑州等多地,均已规划发放算力券,支持算力资源使用。
智算中心的这波建设热潮,为产业链企业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在考验着各家的技术和服务能力。
“现在的核心竞争点之一,就是集群化的能力,这需要比拼技术实力。”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告诉数智前线,包括Serverless(无服务)能力,对于智算时代的重要性,比传统云计算来说还将更重要。
“云时代,找一些供应商或内部有IT团队,自己也能搞一个小型的云计算中心。但智算不同,技术门槛比较高,也更加需要工程化的能力。”
目前一些大模型的客户,可能自己有上千人的工程师团队,智算中心只提供资源,剩下的组网、集群搭建等就都可以自己完成,但一旦未来上规模后,在工程化能力和服务体验等上更具经验优势的云服务商,仍然会是最重要的服务提供方和问题解决方。
目前智算的技术发展还不那么成熟,很难做到高度的解耦化。这也决定了,厂商们在智算中心领域的比拼,远不止算力性能单一维度,也需要更完善的软硬件全局优化的能力,以及应用层面更千行百业的智能应用场景。
另外,由于智算中心密度高、规模大、散热需求高等的特点,节能降本正在成为迫切需求。液冷被关注。不过,虽然全面液冷是大势所趋,但业界观察,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量,液冷目前仍然没到大规模应用的时候。
智算中心的建设仍在发展初期,下半年如何,我们将继续观察。
免责声明:
引用内容会标注来源,仅为交流学习,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为商业用途,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