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实务解析 | 基于美国供应链实例分析供应链增韧策略
发布时间:2024-09-19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杂志2024年第1期

本文首发于《招标采购管理》杂志2024年第1期








 

作者:赵勇 岳妍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经济金融学院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的深化与数字经济的发展使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代化的市场竞争已经逐步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可见建立高效强韧的供应链既有助于提升经营主体竞争力,同时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美国稀土供应链增韧的实例为基础,通过分析美国的供应链评估模型与相应的增韧策略,探讨供应链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提升我国供应链韧性水平的策略。


美国稀土供应链增韧的实例


(一)稀土资源的战略性地位

稀土资源广泛应用于国防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产业升级以及低碳发展的核心资源。以卡拉杰克模型中供应市场风险与采购决策重要性维度划分,稀土资源属于战略型物料。一方面,稀土资源的潜在供应商数量有限且市场壁垒较高,供应风险较大;另一方面,稀土资源是国防生产的基础原料,对于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对国防供应链有很强的预警意识,至少自2008年起就开始对稀土供应链进行一系列评估并实施相应政策。因此,虽然美国稀土供应链早期受到供给冲击,但是并未造成实质上的供应链中断,反而在不断增强供应链韧性的过程中提升了整体的供应链水平。本文综合材料学韧性理论和系统韧性理论,将其抗冲击及增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弹性防御阶段、塑性恢复阶段以及强化阶段。

(二)美国稀土供应链的发展过程

1.外部供给冲击

自2006年起,中国以保护环境和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逐步严控稀土开采总量和指令性生产计划指标。由于中国是全球稀土供应的绝对主体,其对稀土开采与出口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国稀土供应链。

2010年美国联邦审计总署的报告指出,由于中国提高出口税、实行国内生产配额并减少出口配额,美国国防储备中镧、铈、铕和钆存量的缩减已经导致某种武器系统生产延迟。2012年,美国联合欧盟与日本就中国对稀土等部分原材料的出口限制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了贸易申诉,要求中国保持较低价格大量出口稀土。

2.弹性防御阶段(2006—2016年)

自2006年中国实施规范稀土开采政策起,美国国防供应链开始受到稀土供给减少的冲击,但是供应链的运行水平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至少自2010年以来,美国国防部已经开始对稀土等材料的供应链漏洞采取行动,包括构建本土供应链、开发替代品和稀土资源回收利用等。

2010年美国联邦审计总署报告指出,行业估计重建美国稀土供应链可能需要7至15年。美国国防部2012年向国会提交《建立稀土材料库存的可行性和可取性评估》和《回收利用的可行性和可取性》报告,然后逐步开展了从荧光灯材料中回收稀土元素、在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中实施稀土元素战略等行动。

根据美国联邦审计总署的报告,美国国防部战略材料部门的评估中出现了短缺风险,但是无需采取缓解措施。例如,2013年铒和铥存在短缺风险,但是由于国防用途有限,不需要扩大储备;2015年镧有短缺风险,但是因为美国与澳大利亚公司签订了优先交付国防需要的协议,也不需要扩大储备。美国国防部在2014年报告中称,国防战略材料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出现供应短缺问题。2016年,美国国防部称国防储备中的稀土尚未被使用。

3.塑性恢复阶段(2016—2018年)

2017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关于评估和加强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以及供应链弹性的行政命令。2018年,美国国防部在报告中建议扩大对低层级工业基础的直接投资,以突破关键瓶颈、授予新本土供应商资质以支持脆弱供应商、加快劳动力开发工作以及增加国内科学、工程、数学和关键贸易技能人才等。

4.强化阶段(2018年至今)

目前,全球稀土已形成以中国为核心和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为核心的两条稀土供应链。美国经过长期供应链重构建设,通过整合上下游的研发、制造和应用能力,已初步建成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和产业链。未来,随着全球稀土项目的开发,特别是美国本土冶炼分离项目的推进以及二次资源回收体系的构建,该供应链将大幅降低对一次资源的依赖,进一步加强供应能力。

2021年,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14017号行政命令,要求评估漏洞并增强关键供应链的弹性。2022年,美国政府完成了四种关键矿物供应链的报告,确定了保障这些供应链免受各种风险和脆弱性影响的解决方案,并首创了供应链中断工作组(SCDTF)。同年,美国能源部宣布资助6个开发稀土资源先进中游加工技术的项目。这些技术将有可能减少稀土生产的运营成本。美国政府宣布未来将采取更多具体行动,以建立关键供应链的长期复原力,并在联邦政府正式实施供应链复原力的制度化。

5.小结

分析美国稀土供应链的实例可以发现,自其受到外部供给冲击以来,美国政府办公室、能源部和国防部等部门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确定稀土资源的战略性地位,进而保障国防储备,以防冲击造成供应链塑性损伤。其次是采取增韧措施,防止供应链中断。最后是建立制度化的风险评估程序,提升供应链长期韧性水平。


美国的供应链评估模型


(一)关键项目的风险评估

在国家层面,关键项目的供应链风险通过影响重要金融部门、关键基础设施而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经济增长。在企业层面,关键项目的供应链往往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关键项目的供应链安全性至关重要。一般的风险管理考虑成本、进度和性能,而关键项目的风险管理必须考虑到产品或服务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评价性能时,需要考虑风险点的威胁、脆弱性和后果。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对关键项目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每两年进行一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供应商的威胁程度,由供应商的意图和能力决定。使用最新的有价值的威胁信息评估外包商、分包商、各级供应商是否存在可信的、指向明确的威胁。二是采购系统的脆弱性,包括系统的固有漏洞和引入漏洞。前者是由于设计疏忽或质量控制不良等导致的系统缺陷,后者则是外部针对某些流程进行的恶意行为。三是基于待采购的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性,评估影响后果。影响后果包括可修复的影响和不可逆的影响,分别对应后文所述的弹性防御和塑性恢复。

在供应链生命周期的任何时刻,从概念到设计、制造、部署、维护和报废,当供应商的意图与能力和系统固有漏洞或引入漏洞相一致时,威胁就会转为现实冲击。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必须完成对关键项目的风险评估,并根据所识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材料的关键性评估

材料关键性直接决定外部冲击对供应链造成的破坏程度。确定材料关键性有助于确定投资研发重点,进而主动降低对关键性材料的依赖。

美国能源部将关键材料定义为具有较高供应链中断风险或在某种能源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非燃料矿物、元素、物质或材料。2023年,美国能源部改进了关键性评估模型,模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筛选,从历史报告涵盖的38个相关材料中筛选出需要进一步评估的材料共23个;第二阶段是评估这些材料具体的关键性,根据得分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

1.筛选阶段及评分指标

筛选方法是三个因素的加权评分,包括宏观技术类别对能源系统的重要性、特定子技术或组件的重要性以及特定材料的重要性。每个因素分为三级,重要性较低者得分为1,位于中间水平得分为2,较高者得分为3。

(1)宏观技术类别的重要性权重为2,指标是技术需求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国际能源署认为,未来十年全球经济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因此,如果某种技术的CAGR低于3%,则可被视作需求增长较低。世界银行2022年的报告表明,过去2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没有超过6%。因此,如果某种技术的CAGR超过5%,则可被视为需求增长较高。

(2)特定子技术或组件的重要性权重为4,指标是使用该材料的子技术的市场份额。该指标权重最高,以强调子技术在总体技术部门中的重要性。

(3)特定材料的重要性权重为3,指标是额外需求份额,即未来十年的额外需求量与当前供应量的比率。

筛选阶段的作用主要在于排除有特大商品市场的材料和在个别应用中用量可忽略不计的材料。此类材料可能在前两项指标获得最高分而在材料重要性上获得最低分即得分21,因此以临界值22将全部候选材料划分为高风险材料和低风险材料。

2.评估阶段及评分指标

评估阶段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开发的方法,对筛选出的高风险材料进行具体的关键性评分定级。分别从短期(未来5年内)和中长期(未来5到15年内)考虑对能源系统的重要性和供应风险两个维度,根据评分结果将其划分为关键、次关键和非关键三类,如图1和图2所示。

图片

图片

在两个轴上得分均大于3的材料为关键。在一个轴上得分大于3,但是在另一个轴上得分为2的材料为次关键。虽然它们目前没有达到关键等级,但是潜在因素的微小变化可能使它们进阶为关键等级。

(1)对能源系统的重要性评分包括两个指标,其中能源需求占比70%,可替代性占比30%。能源需求反映了材料和使用材料的技术对未来能源的重要性,以材料在能源应用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和子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共同衡量。可替代性是指通过材料替代或能源技术本身的替代,进而减少材料在能源系统中使用的能力,以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和可用性评分。

(2)对供应风险的评分包括五个因素。其中,基本可用性因素占比40%,评估全球供应能够满足需求的程度。主要使用情景分析法,以计划情景下的需求量与当前生产能力的差额大小衡量。竞争性技术需求因素占比10%,评估非能源部门的需求是否会迅速增长,进而导致能源部门的材料供应受限,以非能源应用需求的年复合增长率评分。政治、监管和社会因素占比20%,该指标基于世界银行《世界治理指数》和耶鲁大学《环境绩效指数》中的国家平均排名,根据生产国的生产份额和百分位数排名,计算出生产国的加权分数。对其他市场的共同依赖因素占比10%,评估一种材料对其他产品生产的依赖。对其他产品的依赖程度越高,其供应风险就越大。生产者多样性因素占比20%,该指标使用衡量市场集中度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评分。


构建中国特色的供应链韧性的概念及指标体系


(一)供应链韧性及相关概念

在材料力学中,材料的弹性是指发生卸除荷载后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变形。弹性对应刚度,刚度越大,材料越难发生弹性变形。材料的塑性是指发生卸除荷载后不能恢复的变形。塑性对应强度,强度越大,材料越难发生塑性变形。然而并非刚度或强度越大,就越难断裂,因为材料的断裂与承受应变的能力有关,即与材料的韧性有关。

在供应链理论中,有学者提出供应链韧性包括弹性和塑性两个阶段,认为弹性阶段是在供应链网络结构不变的条件下调节风险;塑性阶段是供应链网络重组以吸收风险。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韧性理论将供应链韧性的概念分解为供应链面对外部冲击时的弹性防御、塑性恢复和强化能力。

参照系统韧性理论,笔者将供应链管理中的外部冲击、弹性防御、塑性恢复以及强化分别定义如下。

外部冲击是指发生于供应链外部并对供应链内部的供给或需求产生显著影响的突发性事件。即超越供应链控制范围,但是能够引发供应链内部动态变化的外部因素。

弹性防御是指供应链遭受外部冲击导致部分原材料供给减少,进而使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冲击,但是冲击的程度并不影响供应链原本的运行水平。当外部冲击消失后,供应链能够完全恢复原有水平。在供应链管理中之所以出现弹性防御现象,是由于库存和替代品造成的。

塑性恢复是指供应链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导致运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损,主要表现为产量降低、成本上升、质量下降等。供应链基本的运行能力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影响,但是需采取重构供应链等手段维持期望功能,进而恢复到供应链原有水平。

供应链中的强化是指供应链经受冲击后恢复其运行水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供应链韧性。 

(二)供应链中的弹性指标与塑性指标

基于上述对供应链韧性的概念,可以将供应链中产品或原料的关键性评估指标划分为弹性指标、塑性指标与强化指标三类。

弹性指标是衡量供应链弹性防御能力的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估短期中供应链网络内供求关系的稳定性。即在应对外部冲击时,供应链的供给储备能够满足需求的程度,以及这种储备能够支撑的时间跨度。

塑性指标是衡量供应链塑性恢复能力的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估市场可用资源下的供应链重组能力。例如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其他供应来源的供应水平等。

强化指标是衡量供应链强化能力的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估供应链长期培育供应来源竞争性和实现降本增效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弹性指标保障供应链的基本安全,对弹性指标的监控能够防止供应链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而塑性指标和强化指标则是提升供应链长期风险吸收能力的“风向标”。

(三)供应链韧性指标体系

以弹性指标、塑性指标和强化指标为基础,可以初步建立供应链韧性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图片

弹性指标包括产品或原材料需求和基本可用性两项子指标。产品或原材料需求越小、基本可用性越充分,则供应链的供求关系越稳定,弹性防御能力越强。

塑性指标包括替代品可用性、替代品替代能力和对其他市场的共同依赖三项子指标。替代品的可用性越充足、替代能力越强,则供应链面对外部冲击时可能产生的成本上升或质量下降的程度越小,塑性恢复能力越强。对其他市场的共同依赖程度越小,则供应链受到供给冲击时转换供应来源的成本越低,塑性恢复能力越强。

强化指标包括上级技术或组件的可替代性和生产者多样性两项子指标。使用这种产品或原材料的上级技术或组件的可替代性越强,则供应链的备选方案越充足、生产策略多元化水平越高,供应链的强化能力越强。生产者多样化水平越高,则供应来源的竞争性越强,供应链的强化能力越强。

同时,竞争性技术需求以及政治、监管和社会因素是衡量外部冲击威胁度的重要指标。其他部门的竞争性技术对产品或原材料需求的增长可能会导致本部门的供应受限。产品或原材料生产国的政治、监管和社会因素也会导致供应链面临外部冲击的威胁。当外部威胁度超过供应链弹性防御能力时,可能导致供应链发生塑性重组。当外部威胁度超过供应链塑性恢复能力时,生产将陷入停滞,供应链中断。因此,在设置指标权重时,应增加弹性指标和塑性指标的权重,从而强调供应链应对外部冲击时的抗断裂能力。


增强供应链韧性的策略


(一)在国家战略层面,重视供应链相关工作

当前,国际关系复杂多变,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全球供应链都面临着风险挑战。例如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芯片供给冲击,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供给冲击等。因此,从国家宏观调控的层面看,应强化风险预警意识,及早加强对风险点的评估,进而增加关注与投入。这种前瞻性的措施将有助于抵御潜在的风险因素,预防供应链断裂。

进一步地,供应链长期韧性的提升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较早地开始塑性恢复阶段以及强化阶段的相关工作,能够使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我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产业链构建中拥有面向未来的优势和潜力,战略上增加长期性投入有助于重塑我国供应链韧性,进而扩大国际竞争优势。

(二)在政策规划方面,平衡竞争与增韧的关系

竞争是政府采购的支柱目标之一。良好的竞争环境能够使政府获得最优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使企业激发利润最大化动机,推动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的提升。然而增韧策略中,培育供应商等措施往往会削弱开放的市场竞争。保护特定供应商可能会造成不合理的歧视,进而导致权力扩张甚至产生寻租行为。如果过分强调资源倾斜和政策保护,可能会导致公共资源滥用和效率损失。

因此,在增强供应链韧性的政策规划中,要平衡竞争与增韧的关系。应当对关键领域、项目、产品和原料做精细化划分,基于规范的资格条件,有针对性地定点增韧,控制资源分配与补贴的程度,进而保障合理的竞争。

(三)在学术研究方面,构建规范完善的评估模型

规范的评估模型在短期有助于确定防范重点,在中长期有助于确定投入策略,进而降低关键性依赖,优化整体供应链韧性水平。

在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可以弹性指标、塑性指标、强化指标为基础,探索产品或原料在重要性和供应风险两个维度的韧性指标。量化时,可以使用情景分析法量化未来需求轨迹,在对经济、产业或技术的重大演变提出各种关键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详细严密的推理和描述,来构想未来各种可能的方案。

在评分标准的设定方面,可使用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报告中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家平均排名等数据衡量指标得分的高低。还可以使用市场占有率、市场集中度HHI指数等成熟的市场指标作为评分标准。

(四)在企业运营层面,控制关键项目与材料的风险

企业对于关键项目的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点防范。

第一,增加供应商层面的信息收集与分析。以“链长制”等机制协同供应链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以提供决策支持。

第二,定期检查采购系统是否存在漏洞。例如程序疏忽或质量控制等问题。

第三,定期评估采购对象的关键性及风险。由于企业管理资源有限,可以根据关键性等级的不同,分配投入并制定战略规划。首先,要保障关键产品和材料的弹性指标与塑性指标处于安全区间,即确保相关储备满足短期市场需求。其次,在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可以针对关键材料和次关键材料的强化指标进行优化。例如开发替代性渠道、培育多样化供应商等。最后,非关键材料只需要保障基本的弹性指标安全以防范不可预见的重大风险。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M. The Agile Supply Chain: Competing in Volatile Market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0. DOI:10.1016/S0019-8501(99)00110-8.

[2]Office USGA. Rare earth materials in the defense supply chain[J].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Reports,2010.

[3]Office USGA. Rare earth materials: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could help DOD better manage national security risks in the supply chain[J]. 2016.

[4]TRUMP D J. Executive Order 13806-Assess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ufacturing and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and Supply Chain Resiliency of the United States[J]. [2023-12-25].

[5]U.S. Department of Energy. Critical Materials Assessment[R]. Washington. DC20585: Office of Energy Efficiency& Renewable Energy,2023.

[6]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22 Summary with special focus on electricity[J]. vgbe energy journal,2022.

[7]Bank TW. The World Bank annual report2022: year in review[J].2022.

[8]National Counter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enter Supply Chain Directorate.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Intelligence [EB/OL]. [2023-11-26]. http://supplychain.ncsc.gov/background-paper

[9]Schooner, Steven L. Gordon, Daniel I. and Clark, Jessica L. “Public Procurement Systems: Unpacking Stakeholder Aspirations and Expectations” (2008). GW Law Faculty Publications & Other Works. 111. https://scholarship.law.gwu.edu/faculty_publications/111

[10]黄浪,吴超,王秉.系统安全韧性的塑造与评估建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2):15-21.

[11]刘荣辉,徐会兵,赵娜,等.中国稀土新材料重大发展需求和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23,41(03):571-579.

[12]谢晓文.基于卡拉杰克模型的物资供应商关系分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15):78-79.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2012年6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代涛,高天明,文博杰.元素视角下的中国稀土供需格局及平衡利用策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1):1586-1594.

[15]佚名.我国应提高稀土产业运营效率 做供应链链主[J].中国粉体工业,2013(5):59-60.

[16]赵蒙,潘坚.美国全面评估国防供应链风险[J].中国航天,2019(01):60-64. 

[17]佚名.美国能源部投资近100万美元用于建立关键矿物可持续供应链项目[J].黄金科学技术,2022,30(1):92.

[18]洪流,赵晓波,汪寿阳,等.供应链韧性与安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2023,37(03):418-428.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EB/OL].(2019-09-23)[2023-03-17].http://www.gov.cn/xinwen/2019-09/23/content_5432207.htm.

[20]曾忠禄,张冬梅.不确定环境下解读未来的方法:情景分析法[J].情报杂志,2005(05):14-16.



免责声明:
引用内容会标注来源,仅为交流学习,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为商业用途,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排行榜
创新驱动产业链发展 我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蓝”
知情告知书公告(福建盛杰贸易有限公司)
知情告知书公告(漳州嘉艺声商贸有限公司)
4
天津预计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五成
5
知情告知书公告(南昌宏威科技有限公司)
6
知情告知书公告(上海金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7
知情告知书公告(赣州市厚德科技有限公司)
8
知情告知书公告(烟台三环科技有限公司)
9
知情告知书公告(江西信业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10
知情告知书公告(杭州晨鹰军泰科技有限公司)
标讯
资讯
信用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