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条款负偏离如何避免
发布时间:2024-12-11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某单位智慧教室改造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中标人驻场1年”的商务条款要求。然而,这一条款在招标文件中既未被列为实质性要求,也未被列为重要条款。评审结束后,采购人愕然发现,中标人在其投标文件中仅承诺驻场1周,与招标文件的要求存在显著差异。
面对这种情况,采购人希望能够重新组织评审,以纠正这一偏差。然而,根据《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关于重新评审的相关规定,重新评审的启动条件仅限于分值汇总计算错误,分项评分超出评分标准范围,客观评审因素评分不一致,经评标委员会认定评分畸高、畸低等情形。由于中标人的做法并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采购人最终只能无奈地确认了采购结果。
上述案例并非个例,在政府采购实践中,类似的商务条款负偏离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深入探究这一问题的根源,笔者咨询了多家采购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及评审专家,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商务条款负偏离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购文件对商务条款描述不够清晰、明确。这是导致商务条款负偏离最常见的原因。如果在采购文件中的商务条款描述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规定或存在歧义,就容易给投标人留下钻空子的机会。投标人可能会利用这些模糊之处,提供低于采购需求的商务条件,以降低自身成本,提高竞争力。
二是评标办法对商务条款负偏离缺乏具体的评审标准。即使采购文件对商务条款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果在评标办法中没有设置相应的评审标准,例如,如何对不同程度的负偏离进行量化评分或扣分,评审专家就难以对商务条款负偏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审。这会导致评审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甚至可能滋生腐败。
此外,调查还显示,部分评审专家对商务条款负偏离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可能导致类似的问题发生。一些评审专家可能更关注价格因素,而忽视了商务条款的重要性,这可能是由于评审专家缺乏专业的采购知识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商务条款负偏离,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采购文件中明确说明商务条款的重要性,以及是否允许负偏离。清晰的采购文件是避免争议和误解的关键。采购人需要在采购文件中明确指出哪些商务条款是重要的,以及是否允许负偏离。如果允许负偏离,则需要规定允许的范围和程度,并明确相应的评审标准。
二是在评标办法中设置专门针对商务条款负偏离的评审标准,并明确扣分规则。明确的评审标准可以确保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和可操作性。例如,可以根据负偏离的程度设置不同的扣分等级,或者采用其他量化评估方法。
三是加强对评审专家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商务条款负偏离的风险,并能准确运用评审标准。评审专家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对评审结果至关重要。通过培训,可以提高评审专家对商务条款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评审标准,避免因为对商务条款负偏离的风险认识不足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四是谨慎使用实质性条款。将关键商务条款设置为实质性条款,意味着投标人必须完全满足这些条款的要求,否则其投标将被视为无效。这是一种更严格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对某些商务条款有非常严格要求的采购项目。但是,设置过多的实质性条款可能会限制竞争,因此需要谨慎使用。对于“驻场”这类条款,笔者建议明确具体的考核方式和验收标准,并将其与付款条款挂钩,以保障采购人的利益。
总之,商务条款负偏离不仅影响采购结果,而且也损害政府采购的公信力。只有通过规范采购流程,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监督管理,才能有效防范商务条款负偏离,保障政府采购质效。笔者认为,在政府采购实践中,必须重视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保障公共利益。
作者:黄小洁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免责声明:
引用内容会标注来源,仅为交流学习,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为商业用途,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